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凤阳鼓楼“刚修完就塌”是应该有个说法

2025-05-21 08:54:00 0

极目新闻评论员 石平

5月19日傍晚,安徽省凤阳县鼓楼屋顶瓦片大面积脱落相关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5月19日晚,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对此事件通报称,当日下午6时30分许,凤阳县鼓楼楼宇(1995年重建)顶部一侧瓦片部分脱落,无人员伤亡。相关情况正在调查中。5月20日上午,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在“中国凤阳”微信公众号再次通报鼓楼楼宇瓦片脱落详情,称鼓楼去年刚完成维修,当地已成立调查组展开调查核实。

鼓楼瓦片滑落(网络截图)

瓦片脱落现场视频截图(图源:极目新闻)

从现场视频中可以看到,这座饱经沧桑仍巍然屹立的古建筑,顶部瓦片成片脱落,像是瀑布一样地坠落下来,堪称触目惊心。幸运的是无人伤亡,但明中都鼓楼是当地地标性的古建筑,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也是当地重要的文旅资源,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如此大规模地损坏,令人惋惜,引人关注,发人深省。哗啦啦坠落的瓦片,不仅砸在了地方文物保护的责任上,也砸在了公众对文保工作的信任上。

令人感觉十分巧合又十分不对劲的是,明中都鼓楼在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刚刚进行了封闭改造,耗资高达341.206万元,改造工程就涉及屋面瓦更换、木构件加固等,其竣工验收距今不到一年,就出现如此惊心的脱落事故,怎能不让人心生疑虑?有网友不失尖锐地质疑,刚修了就塌,究竟是没修到位,还是越修越坏?

目前,当地文旅局的通报中,并未正面回应封闭改造与瓦片脱落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只是表示事故原因等都在调查中,并且还强调,瓦片脱落的是1995年重建的部分,言下之意就是,损坏的部分也没有那么“古”,似乎这样就能显得责任轻一些。

但即便是重建的部分,也是古建筑的一部分,也是需要质量保证的。凤阳鼓楼的台基历经600年岁月,还经受过战火洗礼,依然保存至今,而现代工艺重建的部分,却在大规模修缮后瓦片纷飞,对比起来岂不是更令人感慨?

而且,无论是新是旧,凤阳鼓楼作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当地的重要景点,每一块砖瓦的安全都关乎公共安全。瓦片从高空坠落,若砸中行人后果不堪设想。重建部分如果有质量问题同样会影响建筑整体结构安全。对古建筑的保护,本就不能有“新旧有别”的双标,无论是洪武年间的原构还是90年代的复建,既然列入文物保护范畴,就必须以同等严谨的态度对待,出了问题同样也应该严肃调查,从严问责。

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活化石,一砖一瓦,一柱一石,都承载着历史深厚的分量,我们应该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这些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文物保护不是简单的”修旧如旧”,更不能是应付了事的表面工程。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实施文物保护责任终身追究制,这也就意味着每一次对文物的修缮和改造,都要经得起民众的监督、良心的拷问、历史的检验。凤阳鼓楼的顶部的瓦片究竟为何会脱落?与此前的改造工程有没有关系?相关工作的质检和验收程序是否严格规范?300余万元的修缮资金究竟有没有花在刀刃上?这些问题都应该有一个掷地有声、落在实处的答案。

引人深思的是,近年来,对古建筑的“修缮性破坏”屡见不鲜,金元时期的古代石桥被修复后面目全非,民国时期建筑的红砖墙上被油红漆、贴红砖片……这都暴露出文物保护和修复中一种急功近利的“速成”心态。而明中都鼓楼纷纷坠落的瓦片,再次提醒我们,建立更严格的古建筑修缮标准和监督机制刻不容缓,让每一分修缮资金都花在刀刃上,让每一次修缮都饱含对历史的敬畏,这样才能如鼓楼门洞上方朱元璋所题写的那般,筑成“万世根本”,守护文化根脉。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