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向北,黄河不再是济南城市边界线

2025-07-15 11:43:00 0

今年上半年,《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以下简称《分区规划》)正式获批。《分区规划》指出,通过“城河融合—新老互促—极核吸引—区域联动”的空间协调模式,促进新老城互促,带动济南都市圈和省会经济圈协调发展;同时提出打造“济南市携河发展新城区”。这意味着,济南向北,黄河不再是城市边界线。

坚持“把每一寸土地规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以下简称起步区)自建设之初便高标准搭建“1+4+16+N”规划体系。作为4个综合性规划之一,《分区规划》为起步区提供了面向2035年的空间发展蓝图,统筹安排起步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在守好空间发展底线、构建组团生长的空间格局、优化国土空间用途提升品质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新时期城区战略北跨不是简单的规模线性增长、空间复制扩张或者与南岸城区竞争有限的资源,起步区需要通过新动能的注入、功能提升和治理方式的转型,共同推动济南高质量发展。”7月8日下午起步区召开的《分区规划》)解读记者见面会上,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起步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项目总负责人卢庆强介绍。

从内部来看,起步区将建成着眼未来发展的希望之城、绿色智慧宜居的幸福之城,《分区规划》从坚守底线、城乡一体、蓝绿交融、产城融合、文化传承、智慧引领、开放赋能等方面全面刻画“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营城模式。并在“构建组团成长的空间格局”中明确,以“南城、中镇、北乡”的城乡空间格局为基础,细化形成“一城五团十六区,九镇百村嵌田园”的城乡空间布局;在建设 5 大产城融合城市组团的基础上,打造“山水林田城乡”融合、沿黄特色彰显的城乡空间。

“‘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其根本是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旨,以城乡一体为特征,以绿色低碳为发展方式,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理想人居范式,也是新时代新区建设一种可推广的模式。”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邵莉介绍。

在这种新的营城理念下,规划团队开展了《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的目标体系和规划导则》研究,围绕“绿色低碳”“城乡融合”“品质生活”“持续发展”四大目标领域,制定“10化目标体系+30项规划导则+92条实施细则”的技术标准,构建“生态安全永续化、自然环境田园化、生产生活绿色化、城乡共生一体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文化风貌特色化、设施服务优质化、产城功能复合化、土地利用高效化、社会治理创新化” 十化一体的规划建设导则,研究成果全面应用于起步区各级各类规划中。

从济南来看,《分区规划》强调南北共筑都市核心区,合力打造都市圈核心增长极,提出构建“枢纽引领、双带协同”的城区空间新结构,促进“南北链接、新老互促”的组团发展新关系,引领济南中心城区空间格局优化。并通过以起步区为主体的北部城区壮大,拉开济南都市圈空间框架,向北加强与雄安新区的直联直通,向西通过沿黄北部通道的强化,建立与黄河流域中游地区郑州、西安等地的联系,构建济南都市圈更为开放的“井字形”格局。

卢庆强认为,济南南岸城区重点推动“中优”战略,起步则区重点推动全面“北起”,体现城市副中心地位,依托自创区、航空枢纽等资源本底,强化培育综合服务、自主创新、资源配置、高端制造、文旅消费等功能。未来,起步区大桥副中心将与南岸老城区、奥体CBD等节点共同构成济南都市核心区,作为济南强城建圈的桥梁纽带,共同承担区域服务、总部商务、对外交往等核心功能。同时起步区应差异化承担都市圈核心区功能,重点增强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开放枢纽功能,辐射支撑外围圈层的产业升级。

《分区规划》同时提到,通过交通一体化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分工协作、生态共治共保,与济阳、商河、齐河一体化打造新北部核心区。

“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新平台”是起步区“四个新”核心定位之一。《分区规划》在省内层面提到,落实山东省“强省会”战略,支撑济南发挥区域综合服务职能;打造机场、城际高铁、陆港、公路、水港构成的多式联运,建立辐射区域的便捷枢纽体系。

在区域层面,起步区将立足整个北方区域打造互联互通开放新枢纽,发挥黄河流域创新中心的作用,东西方向谋划开辟沿黄新通道,强化东西交通骨架格局,南北方向强化济雄方向联系,构建济雄创新走廊,在辐射区域创新发展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大众新闻记者 胡沥中 王雅雯 刘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