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河北年中经济观察丨粮仓满 果蔬丰 协同进

2025-07-24 18:25:00 0

盛夏七月,河北农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半年成绩单:河北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864.6亿元,同比增长3.4%。夏粮总产量达1530.94万吨(306.19亿斤),创历史新高;夏粮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继续保持“三增长”,单产跃居全国第3位。

透过农业这扇窗,一幅稳产增效、科技赋能、区域协同发展的河北经济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郭进考(中)与专家组成员观察小麦长势情况。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富心迪 摄

粮仓满盈 筑牢农业“压舱石”

今年6月,邯郸市大名县金滩镇石家寨村传来振奋人心的喜讯——“马兰1号”小麦以平均亩产866.27公斤的优异成绩,刷新了河北省小麦的单产纪录。

“良种良法相配套,小麦高产才有底气。”河北省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郭进考强调,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农人“四新”融合发力,是提升粮食单产的关键。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首季,“夏粮丰收,全年主动”。河北围绕小麦产业,强化新品种选育,有效促进小麦品质提升和产能提高,培育出“马兰1号”“衡麦30”等节水高产小麦品种,以及“冀麦U68”“藁优5766”等一批品质性状优良、适应性强的强筋小麦品种,为丰收奠定了坚实的良种基础。

为将“丰收在田”转化为“丰收在手”,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制定《2025年全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实施方案》,组织百余名省级产业体系专家开展“一对一”包县指导和培训,牵头创建省级单产提升示范田。同时,联合千余名市县技术骨干、4.5万名村级农技员,开展全过程、全环节联合攻关指导,确保合理密植、水肥一体化、精准整地等关键技术措施落地见效。

今年河北省“三夏”生产,从部署到落实,不仅抢早一步,而且措施更实、更细。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气象局等单位,提前组建“三夏”生产工作专班,研究服务保障举措,指导各地周密部署。为确保夏粮颗粒归仓、秋粮适期播种,全省调度200万台小麦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玉米播种机、秸秆还田机等农业机械投入作业。

上半年河北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夏粮播种面积2286.4千公顷,增长0.4%;亩产446.4公斤,增长0.7%;总产量1530.9万吨,增长1.2%。

夏粮丰收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效发挥了农业“基本盘”“压舱石”的战略作用。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二级调研员董海岳介绍,河北省将持续加力,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贡献河北力量。

张北县郝家营乡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内的蔬菜大棚。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苗苗 摄

菜篮丰盛 延伸富民产业链

“米袋子”“菜篮子”关乎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也影响着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成色。在装足“米袋子”的同时,河北“菜篮子”品种也更加丰富多样。

走进曲周县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智能温室里环境监测数据实时跳动,自动化播种设备高效运转。“短短5秒钟,就能生产一盘可育72株辣椒苗的穴盘。”操作员范秀英介绍,过去20人8小时的工作量,现在5人1小时即可完成,且出苗率提升20%。

在张家口张北县,“坝上蔬菜”声名远播。当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瞄准精品化、品牌化方向,积极创建特色农业品牌。今年前6月,张家口市蔬菜播种面积为114.47万亩,蔬菜(含食用菌)产量21.39万吨。

今年上半年,河北各地加大生产指导,强化产销对接,保障了市场稳定供应。蔬菜总产量1724.6万吨,增长2.9%;园林水果总产量64.1万吨,增长3.2%。

肉蛋奶是畜牧业生产的主要产品,也是百姓“菜篮子”供应的重点。今年上半年,河北畜牧业生产稳中向好。猪牛羊禽肉产量258.9万吨,同比增长2.0%。禽蛋产量194.9万吨,增长2.5%。牛奶产量293.7万吨。

河北统筹抓好菜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依托优势产业,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强化科技支撑、实施品牌驱动,全面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2025年河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大会现场。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贾宏博 摄

今年5月,以“聚势赋能,兴业河北——共筑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新未来”为主题的2025年河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大会在邢台市举行。邢台市建成高标准农田724万亩,粮食年产量稳定在450万吨以上,培育出19个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024年,邢台食品加工产业产值突破900亿元,带动98万农户增收致富。

延长产业链,让“土特产”升级为“精品货”,邢台是河北农业现代化的生动缩影。河北聚焦粮油、果蔬、畜禽等6大主导产业,推动初加工与精深加工协同发展:邢台以玉米、小麦深加工为标杆,实现一粒玉米衍生80余种产品、一粒小麦转化700余种商品;保定依托“冰柿产业”打造特色品牌,形成种植、加工、文旅全链条发展模式。目前,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年营业收入超68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2.4:1,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的步伐愈发稳健。

第六届中国・北方农业(蔬菜)科技创新发展大会展示的蔬菜新品种。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苗苗 摄

协同聚力 叫响“河北净菜”品牌

6月9日,2025年第六届中国・北方农业(蔬菜)科技创新发展大会在石家庄市召开。大会引进示范中国农科院蔬菜新成果140余种,设立示范成果专区和3个科技示范基地。石家庄市农业农村局与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签约,中国农业科学院(设施)蔬菜产业、肉牛产业、蛋产业(鹌鹑)专家团石家庄工作站同步授牌,有力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我们积极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搭建京津冀农业科技成果示范与应用平台,形成‘京津研发、河北中试、就地转化、率先推广’模式,有效促成了蔬菜科技成果与生产、加工、流通企业的深度合作,为京津冀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院长梁胜军介绍。

今年以来,京冀两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持续深化合作,围绕优质小麦发展和周年粮食高产攻关多次对接。近日,双方签署《京冀合作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联合攻关框架协议》,将在四大核心领域深化合作,合力打造区域粮食单产提升样板田。两地以周年粮食高效生产为目标,带动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一年两季协同,实现技术转化落地,取得惠及两地农户的双倍推广示范效果。

河北净菜加工车间。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李佳琦 摄

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搭建的桥梁,促进了京冀资源互补、科技联动与模式创新。随着双方农业技术合作不断深化,区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持续提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挥更大作用。

河北持续推进“河北净菜”进京工程,目前河北蔬菜占北京市场份额超40%,稳居北京蔬菜供应第一大省地位。河北创建衡沧高品质蔬菜示范区,制定推广“饶阳番茄”“肃宁圆茄”等10种高品质蔬菜指标体系;与北京市共建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158家、面积10.3万亩,年生产能力50万吨;建设100家净菜示范基地,提升产业化水平,叫响了优质绿色、安全放心的“河北净菜”品牌,为京津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上半年,河北农业的“稳”与“进”,为全省经济大盘注入坚实底气。未来,燕赵大地将以科技之光点亮农业强省之路,以“粮仓满、果蔬丰、协同进”的昂扬姿态,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