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掬得满庭芳 团结花开别样红——金川集团以驻村帮扶促民族团结进步
临夏州积石山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文化共存的地区,这里回族、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土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约占全县总人口65%,做好少数民族工作事关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同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早在2012年金川集团就结对帮扶积石山县,在13年的时间里,双方始终保持同向共行、同频共振、同甘共苦关系,“一盘棋”思想牢不可破。多年来,金川集团帮扶工作总队通过潜移默化的工作,与少数民族在思想文化、生产生活、改革发展之间产生了共鸣,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当地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宣传引导
讲好移风易俗故事
自驻村帮扶以来,工作队成员就通过进社入户,深入了解帮扶村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家庭状况,精准把握广大村民基本诉求和短板弱项,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党员大会、村民知情大会、小板凳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引导广大村民坚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自觉性。大力宣讲幸福不是等来的,而是奋斗出来的硬道理,激发广大村民的内生动力,依靠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赢得全村的尊重。驻村工作队还与村干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村规民约、抵制高价彩礼的倡议,积极引导村民摒弃陈旧陋习,倡导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组织帮扶的4个乡8个村干部到金昌市、金川集团观摩学习农业设施和工业生产,交流思想文化,开阔了眼界。派驻临夏籍少数民族干部、工民建工程师陕维林协调各村项目建设。

寨子沟乡麻沟村五、六社是清一色的少数民族,社里曾有一口上世纪60年代初挖建的人工水井,曾为解决人畜吃水难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脱贫攻坚政策的推进,全村家家户户引入自来水,这口井也处于废弃闲置状态。为记住乡愁,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亲自动手,将这口井打造成为一口集纳凉休闲、村史教育的“民族团结井”。

夏天闲暇时间,村上老人们拿着小板凳围井而坐,向孩子们讲述着这口养育了几代人生命井的故事,教育大家“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感谢共产党。”麻沟村五社社长任沙八自豪地介绍道。
抗震救灾
拉近干部群众距离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情就是命令!震后第一时间,金川集团驻积石山县4个乡8个村的工作队紧急行动,不顾危险爬上废墟,开展搜救、疏散群众、抢救财产等工作,与灾区干部群众并肩战斗,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赞歌,既彰显了驻村干部的责任与担当,又拉近了干群关系、加深了民族团结。

寨子沟乡东坪寺驻村工作队得知一名县级少数民族驻村队员年仅16岁的女儿不幸遇难后,立即联系车辆将其安全护送到30公里之外的家中,又返回到村里投入到紧张的抗震救灾工作中,先后将2个社70多户家庭成员疏散到安全地带,帮助18户家庭搭建了应急帐篷,那一刻他们与群众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关家川乡宁家村驻村工作队克服余震频发、山路崎岖、积雪难行的困难,将少数民族特困低保户马苏女及6个未成年孩子转移到村委会,在广场生起火堆,安抚他们的心情。高高的火堆就像一盏明灯,吸引着周边村民纷纷跑来到这儿避险取暖。
刘集乡是受灾严重的区域,崔家村3名驻村工作队员把两名身受重伤的村民第一时间送到大河家镇医院进行救治,为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返回村后,他们又挨家挨户排查受灾情况到天亮。看着受灾群众一一住进应急帐篷后,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韩信合还放不下一些特殊困难群众,他带着两名队员进牛棚入羊圈,帮助行动不便的村民喂牛喂羊。78岁的韩尕西木养了20多只羊,地震后难以顾及,韩信合便主动承担起喂羊的活儿。得知他的羊安然无恙,韩尕西木在帐篷中紧紧握住韩信合的手不愿松开。等危房维修加固后,韩尕西木将自己腌制的咸菜、煮熟的苞米、煎炸的油香等食物送到村委会以表感谢。
集中安置
助力群众搬迁新居
2024年11月,随着灾后恢复重建集中安置新房陆续竣工交付,让受灾群众早日搬迁入住新居就成了金川集团全体驻村队员共同的心愿。白天他们主动帮助群众搬运家当、指挥装车,晚上则为第二天的搬迁做着准备,虽然劳累着,但搬迁的喜悦之情却挂在每个人脸上。在新居现场,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工作队主动与物业公司、工作专班进行衔接,帮助群众顺利入住新居。

看着自家搬入宽敞明亮的新居,安集镇风光村群众申海林高兴地说:“感谢党和政府,在地震后不到一年就建成了这么高大气派的楼房,我们一定要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感谢金川集团驻村工作队,帮我顺利搬进了新家,开始崭新的生活,谢谢你们!”
关家川乡赵家湾村驻村工作队结合搬迁群众从村民到居民身份的转变,制作打印了《文明居家告知书》,用朴素易懂的语言,宣讲应注意的文明行为规范和良好生活习惯,提醒搬迁群众移风易俗,带头遵守社区和物业管理规定,积极面对新生活,争做文明居民。

为打消一些年长者在搬入新居后深深眷恋的乡愁,崔家村驻村工作队拎着大米、鸡蛋、牛奶等慰问品来到家中,与他们拉家常、话家事,零距离倾听老人们的烦心事,给予精神上的慰藉和鼓励。无论是语言上的关爱,还是行动上的关心,都使这些搬迁群众感受到了金川集团驻村工作队带来的温暖。
产业赋能
保障群众增收致富
培育和发展富民产业是促进农户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也是金川集团帮扶积石山县的重要途径。
今年是金川集团连续第七年支持积石山县各帮扶村发展饲草玉米产业,从过去六年的收入看,饲草玉米青贮打包收入较种植传统农作物每亩增收1000元以上,得到了广大村民的高度认可,纷纷为金川集团的帮扶点赞。今年8个帮扶村种植饲草玉米超过9400亩,而金川集团也以更大的投入帮助村民增收。投入100万元购买复合化肥,助力村民春耕备耕;投入150万元用于青贮打包所需材料、主操手工资及安全保险等费用,减轻打包成本;投入260万元用于购买饲草收获机械设备,减轻农户劳动强度。

许多农户在金川集团养殖政策的鼓励和带动下,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寨子沟乡东坪寺村村民牛木洒在金川集团的帮扶下,2024年流转了近60亩撂荒地,种植饲草玉米,养了30多头牛,增收可观。“有了金川集团的帮扶,我相信日子会越来越红火!”牛木洒说。
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金川集团并不是一味地聚焦畜草产业,而是结合帮扶村资源禀赋和群众意愿,因地制宜推广新技术、新设施、新品种,进一步拓宽产业范围,实现畜草为主、多元发力的产业发展格局。

近两年,金川集团先后投入310万元资金,在安集镇安家湾实施了马铃薯储藏窖建设、智能玻璃日光大棚建设、马铃薯配套设备购置等项目,发展壮大马铃薯育种产业。近期,积石山县首家脱毒马铃薯原种培育项目即将实施,这将对恢复马铃薯原始种性、培育高纯度种薯、减少病虫害发生提供根本保障。
近期,投资60万元的关家川乡芦家庄村花椒加工厂一次性试车成功,并产出合格的花椒产品,这标志着该村在特色产业培育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本村椒农增收致富发挥积极作用。
结对帮扶
托起家庭明日希望
自全省“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实施以来,金川集团积极推动活动走深走细,与积石山县72户90名关爱对象“结对子”,到关爱对象家中问冷暖、听诉求、献爱心,为孤寡老人、重度残疾人、孤儿等送上慰问金、慰问品。2024年累计开展联系交流350多次,走访探视190多次,资助资金(含物资折合)10万余元,将爱心传递到关爱对象心坎上。

金川集团帮扶工作总队还积极联系企业职工和社会爱心人士开展爱心资助活动,为摸排出的60多名困难家庭学生每月送上200元的教育资助金,每年资助14万多元,减轻了家庭负担,增添了奋进力量。在这座“连心桥”的作用下,这些受到资助的学生有的已上初中,有的考入临夏州重点高中,有的迈进大学校园。
寨子沟乡麻沟村的马艳是一名少数民族学生,2022年她不慎摔断了左腿而休学,驻村工作队得知情况后,每周两次到她家帮她补课,鼓励她坚定信心、渡过难关。在驻村工作队的关心下,在爱心人士的资助下,一年后马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点高中——临夏回中。马艳的父亲马文才激动地说:“金川集团好比我们的亲人,自孩子受伤后,关心关爱就没有中断过,既有经济上的资助,又有精神上的鼓励,使她挺过了那段艰难期,我们全家人永远不会忘记!”
“心系百姓解忧愁,大爱无疆付真情!”这是金川集团定点帮扶村群众的心声。一句暖心问候传递尊重,一项暖心政策促进公平,一次暖心活动播种希望。金川集团驻村帮扶队工作队员以点滴之力汇聚成海,共同浇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绽放出更加绚烂多彩的民族团结之花。
热门推荐
全站热门榜
- 1蒋佑玲玲小说(少将为青梅娶我后,我后悔了)序章+全章阅读(蒋佑玲玲)最新章节
- 2厦门大学辟谣声明:切勿轻信所谓“免联考项目”等虚假宣传
- 3老公与我签下离婚对赌协议后我成全他:(萧墨寒安星宁兰雪)全文免费_(萧墨寒安星宁兰雪)老公与我签下离婚对赌协议后我成全他:后续阅读(萧墨寒安星宁兰雪)
- 4完结文温淼陆砚驰最新章节列表_完结文温淼陆砚驰全文阅读
- 5暴涨近13000点!巴基斯坦股市熔断
- 6情字入骨三分:必读爽文姜穗言完本在线小说免费阅读
- 7凤阳鼓楼“刚修完就塌”是应该有个说法
- 8阿姨20年没嚼过硬东西,81岁终于"翻身"! @上海人,速领看牙专项补贴↗
- 9乔知微霍司宴完结篇(霍司宴乔知微)(霍司宴乔知微)全书无套路阅读无广告小说大结局
- 10(番外)+(全文)陆沉舟沈意欢林青绾小说:+结局+番外(沈意欢林青绾陆沉舟)完整全文在线阅读_陆沉舟沈意欢林青绾小说:+结局+番外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沈意欢林青绾陆沉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