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国家知识产权局答一财:进一步探索AI在知识产权审查中的应用

2025-07-17 12:41:00 0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近年来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介绍“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进展新成效。

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501万件,同比增长13.2%。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已经达到147.2万件,是“十三五”末的2.2倍。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绿色环保、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储备了一批高价值核心专利。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千行百业。《“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明确提出,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完善适应创新发展需求的知识产权审查管理体系,加强智能化技术运用,提升审查效能,缩短审查周期。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在发布会上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动把握发展机遇,发挥知识产权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多元的优势,不断探索运用新技术来提升专利审查的智能化水平,为创新主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审查服务。

胡文辉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在审查工作中的应用,辅助审查员更好地理解发明构思、更快地进行技术分析、更准确地作出审查结论,不断以高质量、精细化的审查工作满足创新主体多元化需要。

“同时,我们也已经在工作中明确,人工智能在审查中的应用,发挥的只是辅助审查的作用,由人工智能产生的推理结果,不能直接作为审查意见使用。审查工作中,审查员也必须按照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和专利审查指南的规定,依法客观作出审查结论。”胡文辉说。

他介绍,“十四五”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了专利智能审查和智能检索系统的建设工作,并结合人工智能的迭代升级进程,持续完善系统功能。2023年1月新审查系统正式上线,实现了在线翻译、图形识别、智能比对等技术功能,让审查员能够减少机械性的重复劳动,集中精力处理审查的专业性问题,从而促进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的提升。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又适时启动了大模型技术的应用研究,选取了专利审查五个业务场景开展验证工作,以“平台+模块”的方式构建灵活可扩展的智能审查系统架构。本月初,大模型检索、AI学术助手、AI法律助手等多个模块已正式上线,目前整个系统运行平稳、效果良好。

在专利检索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训练了专用于检索的大模型,测试表明,对比文献检出比例得到了较大幅度提升,进一步节省了检索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助力技术理解方面,与科技文献服务机构合作,以自然语言对话的方式,向审查员提供与申请文件相关的技术知识,帮助审查员了解技术背景,掌握发展脉络,加快审查进程。在法律适用方面,整合法律法规、指导案例及培训课程等资源,构建了专业知识库,通过大模型智能问答和逻辑推理实现了法条检索、案例解析等相关功能,增强了审查员法律适用能力,为科学作出审查结论提供了法律支撑。